大學宿舍政策

這天來了一個青年,在香港大學念三年級,家在天水圍。
診症後,我隨意問:「有沒有住宿舍?」
他搖搖頭道:「申請了三年,都不成功。」
怎會呢?從港大出發,除了東平洲,我已想不出另一個地方比天水圍更遠。
「能不能入住宿舍,主要看你是否願意參加宿舍的活動。簡單一句,肯玩才可住宿舍。」他解釋。
「你不肯玩麼?」我問。
「我念書的天份不高,」
他嘆道:「所以要比別人多花時間在學科上。家境欠佳,母親獨力養全家,我還有兩個念中學的妹妹。我在課餘為人補習,以減輕負擔。申請宿舍見面試時,我不敢答應搞活動。」
如果他說個謊,至少可以住一年宿舍,但他沒有那樣做。
同一天,來了一個在港大當教授的病人。他說:「哪些人能入住宿舍,宿生掌握很大的決定權。喜歡搞活動的宿生挑選『有潛質』的新生加入,這種文化便一年一年的傳下去。」
我顰眉暗忖:宿舍的原意是甚麼?
學習群體生活固然是其一,方便住得偏遠的人上學也很重要吧。
搞課外活動有意義,全心鑽研學術難道沒有意義嗎?為甚麼前者可以住宿舍,後者不能?
大學生,該學會包容;非我族類,亦可共存。
臨走時,教授語重心長地說:「社會資源應善用。大學生宿位,其實也是一種社會資源。」

29/10/2010      By Dr. Au Lok Man

撰文:區樂民醫生    摘錄自:蘋果日報

appledoctors@hotmail.com

分工合作

╭☆ 歡迎光臨 區樂民 醫醫筆寫 ★╯

生買電視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