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 嚇

我甚少為病人打針,如果口服藥物可解決問題,何必扎病人一針?
打針,不常做,卻常常說。小孩子患濕疹,由於痕癢,又欠自制能力,於是把皮膚抓破。看見滿身傷口,我感到心痛,便嚴肅地說:「皮膚抓破了,細菌就入侵;感染嚴重時,我必須給你打針。打針好嗎?」
小孩子大叫不好。如此恐嚇,出於善意,家長通常不介意。
可是,恐嚇不一定有效。這天我向着一個六歲男孩說了同一番話,並問:「打針好嗎?」
「好!」他竟然回答。
我大感奇怪。男孩補充:「爸爸說,勇敢的男孩是不怕打針的。」
念小學時,我第一次聽到「恐嚇」這個詞語,不明白是甚麼意思,便問三叔。三叔給我說了一個故事。
一隻白兔走進藥房,問:「有沒有紅蘿蔔賣?」
藥劑師說:「沒有。」
第二天,白兔又走進藥房,問:「有沒有紅蘿蔔賣?」
藥劑師說:「沒有。」
第三天,白兔再走進藥房,問:「有沒有紅蘿蔔賣?」
藥劑師火了,便恐嚇白兔:「如果你再來消遣我,我就把你的耳朵剪掉!」
白兔嚇得連跑帶跳逃去。
又過了一天,白兔來到藥房,問:「有沒有剪刀賣?」
藥劑師說:「我們沒有剪刀。」
「那麼,」白兔追問:「有沒有紅蘿蔔賣?」

13/02/2011      By Dr. Au Lok Man

撰文:區樂民醫生    摘錄自:蘋果日報

appledoctors@hotmail.com

人為甚麼要工作

╭☆ 歡迎光臨 區樂民 醫醫筆寫 ★╯

做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