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沮喪

下了班,人頗累,不大想說話,但喜歡聽人家說話。
晚上八時許,鄰居陳伯來三叔的家聊天。我坐在一旁,細聽兩個老人的對話。
「我就是不明白,為甚麼現今的孩子那麼容易便尋死?」陳伯問。
「輕生的人,似乎有個共通點,感到沮喪,沒有出路。」三叔說。
「這一代年輕人,大致不愁衣食,有書念,有地方住,病了可以看醫生,還有甚麼看不開呢?」陳伯頓了一頓,續道:「再苦,也不會比日本仔打香港那三年零八個月苦吧!」陳伯最愛話當年。
「年輕人沒有經歷那段日子,無從直接比較。」三叔托一托眼鏡說。
「不是說現今的孩子很聰明嗎?想像一下當年的苦況,便可知道生於這個年代是幸福的。」陳伯不同意三叔的觀點。
「想像中的痛苦,始終不及真實經驗。」三叔補充:「即使面對同一個世界,有人覺得沒有希望,有人覺得一片光明,很難說誰人正確。」
陳伯低頭沉思三叔的話。
「對着一個看不到出路的人,」三叔又說:「你不斷強調舊日怎樣怎樣更悲慘,無助他解決現在的困難。」
「那麼我們該如何開解沮喪的人?」陳伯問。
「必須從他的角度去理解困局,」三叔道:「明白了,才可引導他在困局中找尋出路。身體語言也很收效,擁抱一下,讓沮喪的人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25/03/2016  By Dr. Au Lok Man

撰文:區樂民醫生    摘錄自:蘋果日報

appledoctors@hotmail.com

← 和平的路

╭☆ 歡迎光臨 區樂民 醫醫筆寫 ★╯

不同的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