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大帝 Peter I, the Great |
領悟 |
|
百年樹人,彼得大帝當天的雄圖偉略,日後即使俄國的國勢滑落,它的科技水平還是有目共睹的。早年的他,致力發展軍事和工業,到了晚年,也許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長了,無法監督科學院日後的發展,於是,他把科學院的計劃立例,讓國家的法制規管來完成他的心願。立例一年後,他與世長辭。彼得大帝並不是單單做了甚麼一件好事而已,而是他所做的事情,對後世的影響是如此深遠。
聖彼得大帝像 至於巴夫洛夫的成就,是由於兩個因素;天才和後天的加倍努力。巴夫洛夫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學者,十分投入自己的工作。他的學生遍佈全世界,由於他的影響,俄國成為擁有最多生理學者的國家,俄國當時的水平可想而知。 吃以為巴夫洛夫的狗胃實驗是個簡單的玩意,我們站在今天去評頭品足是不公平的。能設計這一實驗可能需要小聰明,但捉著鹿子後能懂得脫其角,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巴夫洛夫基於這著名的實驗所引伸的神經反射理論,就是能人所不能。相反,當年英國的費林明,這位從垃圾堆中隨便撿出發霉的培養基而發明盤尼西林的醫生,比巴夫洛夫的所付出的努力便差得遠了。但兩位或所有的天才都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高超的領悟能力。
今天在翻閱巴夫洛夫當年的神經反射論文的時候,只會在心裏泛起對這位天才一而再的欽敬。人類的智商據聞每一代會增長百分之十,可是即使我們活在百多年後的今天,其實也沒有甚麼可誇的。 |
By Dr. LinkGi 撰文:寧智 (執業西醫) 摘錄自:經濟日報 07/10/2004 |
|
Ru Peter St. Isaac Church 聖埃薩大教堂 |
彼得一世大帝 (Peter I, the Great),俄羅斯羅曼諾夫皇朝 (Romanov Dynasty) 第四代沙皇,世稱「雄才大略的沙皇、真正的偉人」,原名彼得.亞歷斯維奇.羅曼諾夫 (Peter Alexeevich Romanov)。沙皇亞歷西斯一世 (Czar Alexis I, the Quiet) 十四子,母親為妮塔莉亞.納里什金 (Czarina Natalya Naryshkin) 皇后。1672年5月30日生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當時的俄羅斯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而且外有四強環伺,內有貴族把持國政。而彼得的父皇亞歷西斯是一個毫無主見、優柔寡斷的沙皇,他與第一任皇后瑪莉亞.米羅斯拉夫斯基 (Maria Miloslavsky) 生有十一個子女,其中5個是皇子,但5個中只有2個能成長,就是費多爾 (Fedor) 及伊凡 (Ivan),但兩皇子不是天生體弱,就是天生愚頓,亞歷西斯好希望能得到一個健康而又聰明的皇子繼承皇位。當瑪莉亞於1669年逝世後,亞歷西斯於翌年迎娶了下級貴族出生的妮塔莉亞,終於在兩年後,亞歷西斯得到了一個健康的小皇子,取名彼得。沙皇為此大為高興,更為彼得的來臨大宴群臣,妮塔莉亞的家族全部都得到嘉賞進爵。 但當時有人認為彼得並不是沙皇之子,因為沙皇向來身體孱弱,而且長得不高,相反彼得長得健康體胖,而且身子高大,根本與父親不相似,而且皇后由於與沙皇年紀相差20歲,自成成為皇后就有不少裙下之臣,生活並不檢點,但亦有不少人認為只是主觀而已。 彼得4歲時,即1676年,亞歷西斯一世駕崩,由15歲的長子費多爾繼位為費多爾三世 (Fedor III) ,6月21日費多爾正式進行加冕禮,但由於新沙皇年幼多病,未能理政,故由其外戚把持國政,得到國家大權後,后黨立刻展開清除障礙的屠殺,他們藉口納里什金家族曾對前沙皇下咒令其死亡,又指他們將要對新沙皇及其他皇子公主不利,故帶兵把納里什金家族的人趕走,甚至殺死,而彼得及其母親則被趕到莫斯科郊外的一條小村普奧伯茲亨斯高耶 (Preobrazhenskoe) 暫住。 但不久,體弱多病的費多爾於1682年暴猝,頓時皇位誰屬又成為新焦點,根據俄羅斯的皇室法,彼得及其兄伊凡都有繼承皇位的合法權。但由於米羅斯拉夫斯基家族已把沙皇政府掌握於手中,伊凡將成為新沙皇,但在這時,大主教若亞占(Patriarch Joachim) 主張:「我們應有一個強大、健康的沙皇!任何人因個人之私利而選擇沙皇,將會落得與猶大一樣的下場!」兩方因此爭吵不休,最後決定伊凡及彼得共同成為沙皇 (Co-Czars)。但彼得繼位後4日,射擊軍團 (Shouting Streltsi) 因久未發糧而發生叛亂,一班以公主索菲亞 (Princess Sophia) 及國舅伊凡.米羅斯拉夫斯基為首的米羅斯拉夫斯基貴族,利用此亂事大肆渲染,表達對射擊軍團的同情,同時指責納里什金家族乃害死費多爾的元兇,又放出謠言,指伊凡正被納里什金家族虐待,射擊隊因此成為索菲亞等人的工具。5月15日,由於有謠言指伊凡己被殺,索菲亞等人認為時機已到,立即煽動射擊隊,以「為伊凡報仇,討死叛逆」的口號衝向克里姆林宮,皇太后妮塔莉亞為平息叛亂,聯同若亞占及一些貴族帶彼得及伊凡到克里姆林宮外的紅外廊 (Red stair) 上,妮塔莉亞指出兩位沙皇安然無恙,憤怒的射擊隊看到沙皇安然無事,慢慢平靜下來,而大主教也以上帝之名勸射擊隊離開,繼續忠於沙皇。正當叛亂可以平息時,射擊軍團隊長多戈魯奇 (Prince Dogoruky) 上前指責、威嚇射擊軍團立即離開,可惜弄巧成拙,原已平和下來的射擊軍團受到如此刺激,立即衝上前把多戈魯奇刺殺,並衝上紅外廊追殺納里什金家族的成員,克里姆林宮頓時變成屠殺之宮,在索菲亞的指使下,軍團多次屠掠。5月29日,射擊軍團離開克里姆林宮,亂事終於停止。一眾親米羅斯拉夫斯基的大臣在新射擊軍團指揮伊凡.科凡斯基 (Ivan Khorvansky) 帶領下,要求兩位沙皇都要得到公平的權力,但實際上是把伊凡成為第一沙皇,彼得成為第二沙皇,由亂事的幕後策動者索菲亞公為攝政。 再次加冕的彼得與其母為索菲亞心裏的一枝刺,11月6日,兩人被索菲亞趕離克里姆林宮,回到以前居住的普奧伯茲亨斯高耶村 (Preobrazhenskoe) ,只靠微薄的津貼度日。在村內,除了日常教學外,彼得都終日沉迷於他的軍刀、綿旗等的軍事玩具、打仗遊戲及木工。彼得11歲時,更聯同一些納里什金家族的小孩及舊部屬、僑民的孩童同300人組成「普奧伯茲亨斯高耶軍團」(Preobrazhenskii),不久由聯合另一村莊的孩童組成了「史文諾夫斯基軍團」(Semenovskii) 及其他軍團,每個軍團都是依據當時的軍事體制而建,有步兵 (Infantry)、炮兵 (Artillery) 及騎兵 (Cavalry) 部隊,所有裝備都由皇家提供。由於索菲亞當時正對付科凡斯基,加上她覺得小彼得無可能有什麼作為,故未有防範,也不理臣下的提醒,反而提供更多的裝備予彼得。 由於彼得對軍事的強烈好奇心,令他的正常學業停滯不前,但他的強大好奇心及對知識的渴求,才使他在餘閒時間追回不少進度。彼得每日都與他的軍團進行簡單的步操、衝刺練習,但慢慢地,彼得對這些乏味無用的練習感到厭倦,故他經常到村內的外國知識份子請教軍事戰略、戰術及理論等知識,以充實他的軍團,彼得尤其對火炮有興趣,經常在回家後反覆思考及研究大炮的結構,因此得了「炮兵彼得」(Bombardier Peter) 的外號。彼得的軍團以軍功為升級的標準,故彼得雖為沙皇,但也遵守規定,得到不少新的軍事知識後,彼得軍團的訓練更為現實化,甚至有不少士兵在訓練中死傷。 13歲時的彼得,開始研究防守戰術及築城的訓練,並且在尤薩河 (River Yauza) 畔築起一個由木建成的小城堡,自此之後,彼得與他的士兵不斷擴建哨站、庭院的小城,彼得命名為「佩利斯堡」(Pressburg),利用它進行軍團間的戰爭練習。與此同時,到了16歲後,彼得跟隨一個名叫法蘭茲.添默曼 (Franz Timmermann) 的荷蘭商人學習六分儀及算術,甚至簡單的航海技術,這對於彼得來說是非常新奇,因為他從未見過海洋,經過與添默曼的學習後,彼得與他成為好友,同時添默曼介紹一個造船工卡斯頓.白蘭特 (Karsten Brandt) 予彼得去學習造船技術,在與卡斯頓的學習中,彼得終於製成了他的第一首船,後來他為該船命名為「俄羅斯海軍之祖」。 同時彼得也請到村外僑民區內的日耳曼藉教官,指導彼得他們打仗及行軍知識,又改用了武器、炸藥等軍事用品作為演習的必需品,在這時,彼得已成為一個真正的士兵與他的好友--波利斯.戈利齊恩 (Boris Golitsin) 及蘇格蘭人柏德烈.哥頓 (Patrick Gordon),同時在卡斯頓那裡學到不少手藝及知識,使彼得為日後的「理想」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同時在克里姆林宮,索菲亞正沉醉在她的女皇夢中,她把大部分權力與其情人巴斯爾.戈利齊恩 (Basil Golitsin) 分享,但其間他們在政並無什麼大建樹,1689年,戈利齊恩第二次出征克里米亞韃靼 (Crimean Tartars) 大敗,更使索菲亞的地位及威望每況愈下,射擊軍團也開始對二人不滿,索菲亞卻認為是彼得及其母親的陰謀,更使她有除去彼得的野心,即使彼得多次退讓。1689年8月17日晚上,索菲亞糾結射擊團到克里姆林宮,準備發兵剷除彼得,但19個軍團中有親彼得的人,當晚連夜到彼得處通知彼得這個消息,並勸他盡快離開,當初彼得還因以前的屠殺事件感到害怕,但最後仍然到堅固的三聖修道院 (The Monastery of the Holy Trinity) 暫避,久經演練的彼得軍團由彼得的好友波利斯.戈利齊恩指揮。令人興奮的是,射擊團內的兩個團共1000人倒向彼得,同時由彼得另一好友柏德烈.哥頓所率領的精銳軍趕到助戰。 索菲亞見形勢不利,派了一位主教到三聖修道院與彼得議和,但彼得拒絕,同時那主教也倒向彼得,同時原本親索菲亞的射擊軍團也漸漸鬆散,他們要求效忠於沙皇彼得,索菲亞見大勢已去,主動投降,於9月被送到莫斯科效外的修道院,同時她的近臣被處決,而索菲亞的情夫巴斯爾.戈利齊恩被放逐到西伯利亞。而彼得則於10月6日與皇公大臣及他的軍隊回到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城內民眾熱烈歡迎他們的新沙皇回來。彼得重新成為沙皇後,把他的皇兄伊凡同為沙皇,請母親妮塔莉亞為攝政,自己卻不理政事,只繼續在他的軍事遊戲、造船玩意及玩樂之中,終日不是與貴族吃喝玩樂,就是揚帆出海,即使是他在早年迎娶的皇后歐多西亞.羅普奇恩 (Czarina Eudoxia Lopukhin),甚至是他的母后也為彼得而擔心,最終妮塔莉亞因憂成疾,最後於1694年1月25日病逝,她的死令彼得心感悲傷,但不久卻又與貴族吃喝玩樂,同年6月,彼得一次的出海,由於遇上了強烈風暴,彼得的船隻慢慢滲水下沉,當眾人感到絕望時,彼得卻顯得非常鎮定,指揮船員到不遠的烏恩斯基 (Unsky) 暫避,7月他到一個海灣時看到英國、荷蘭的大型先進船隻,故在21日創立了第一批的海軍,彼得說:「俄羅斯要的是海軍及海港!」「俄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對俄羅斯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只要有海軍及海港,俄羅斯的強大就會有成日的一日」,在此之後,彼得開始積極準備他的「強大俄羅斯大計」,向黑海及波羅的海挺進… 同時,俄羅斯正因彼得的任意妄為而停滯不前,他任命的貴族,大都碌碌無能,人民開始對彼得感到不滿;而且,俄羅斯西南一帶不斷受到韃靼人的侵擾,又受到土耳其蘇丹 (Turkish Sultan) 的輕視及侮辱,使彼得不能再坐以待斃,終於決定於1695年1月開始他雄心勃勃、縱橫東歐的擴張戰爭… |
Ru Peter Summer Palace 彼得夏宮 |
1703年,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從瑞典人手中奪得波羅的海沿岸,並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城市,把它命名為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令俄國獲得了一個連接西方的出海口。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至聖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3月。 聖彼得堡現時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出口處,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個島嶼及河漫灘組成。城市共佔地 1350平方公里,人口約 500萬。 |
Ru Peter Summer Palace Garden 彼得夏宮通往芬蘭灣的水道 |
大聖彼得堡市是一個巨大的馬蹄形城鎮群,北岸是居民區、療養區和旅遊區;南岸是文化和商業中心。 |
Ru Peter Hermitage 隱士蘆博物館 |
聖彼得堡地勢較低,海拔僅1.2至2米;市內水道縱橫,橋梁遍佈,把各個島嶼連接起來,風光旖旎,有「北方威尼斯」之稱。有溫和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氣溫 -8℃,積雪期達132天,結冰期從11月中旬至來翌年4月中下旬。夏季溫和,七月平均氣溫17.7℃。年降水量585毫米。 |
Ru Peter Catherine Palace 嘉芙蓮宮 |
聖彼得堡位於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落日餘輝與晨曦朝霞相繼出現,造成初夏的「白夜」奇觀。 聖彼得堡更是一座文化名城。這裡有不少著名的博物館、教堂、科學院、大學及研究所等;不少建築群具有俄國早期巴羅克式建築的特徵。 |
|
Good Luck! |
╭☆~0_0~ 歡迎光臨 Dr.Link's 醫訊定格 ~0_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