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 Peter I, the Great

領悟

百年樹人,彼得大帝當天的雄圖偉略,日後即使俄國的國勢滑落,它的科技水平還是有目共睹的。早年的他,致力發展軍事和工業,到了晚年,也許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長了,無法監督科學院日後的發展,於是,他把科學院的計劃立例,讓國家的法制規管來完成他的心願。立例一年後,他與世長辭。彼得大帝並不是單單做了甚麼一件好事而已,而是他所做的事情,對後世的影響是如此深遠。

聖彼得大帝像

至於巴夫洛夫的成就,是由於兩個因素;天才和後天的加倍努力。巴夫洛夫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學者,十分投入自己的工作。他的學生遍佈全世界,由於他的影響,俄國成為擁有最多生理學者的國家,俄國當時的水平可想而知。

吃以為巴夫洛夫的狗胃實驗是個簡單的玩意,我們站在今天去評頭品足是不公平的。能設計這一實驗可能需要小聰明,但捉著鹿子後能懂得脫其角,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巴夫洛夫基於這著名的實驗所引伸的神經反射理論,就是能人所不能。相反,當年英國的費林明,這位從垃圾堆中隨便撿出發霉的培養基而發明盤尼西林的醫生,比巴夫洛夫的所付出的努力便差得遠了。但兩位或所有的天才都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高超的領悟能力。

今天在翻閱巴夫洛夫當年的神經反射論文的時候,只會在心裏泛起對這位天才一而再的欽敬。人類的智商據聞每一代會增長百分之十,可是即使我們活在百多年後的今天,其實也沒有甚麼可誇的。
(四之二)

By Dr. LinkGi

撰文:寧智 (執業西醫)

摘錄自:經濟日報

linkqi@hotmail.com

07/10/2004

Ru Peter St. Isaac Church 聖埃薩大教堂

Ru Peter St. Isaac Church 聖埃薩大教堂

彼得一世大帝 (Peter I, the Great),俄羅斯羅曼諾夫皇朝 (Romanov Dynasty) 第四代沙皇,世稱「雄才大略的沙皇、真正的偉人」,原名彼得.亞歷斯維奇.羅曼諾夫 (Peter Alexeevich Romanov)。沙皇亞歷西斯一世 (Czar Alexis I, the Quiet) 十四子,母親為妮塔莉亞.納里什金 (Czarina Natalya Naryshkin) 皇后。1672年5月30日生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當時的俄羅斯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而且外有四強環伺,內有貴族把持國政。而彼得的父皇亞歷西斯是一個毫無主見、優柔寡斷的沙皇,他與第一任皇后瑪莉亞.米羅斯拉夫斯基 (Maria Miloslavsky) 生有十一個子女,其中5個是皇子,但5個中只有2個能成長,就是費多爾 (Fedor) 及伊凡 (Ivan),但兩皇子不是天生體弱,就是天生愚頓,亞歷西斯好希望能得到一個健康而又聰明的皇子繼承皇位。當瑪莉亞於1669年逝世後,亞歷西斯於翌年迎娶了下級貴族出生的妮塔莉亞,終於在兩年後,亞歷西斯得到了一個健康的小皇子,取名彼得。沙皇為此大為高興,更為彼得的來臨大宴群臣,妮塔莉亞的家族全部都得到嘉賞進爵。

但當時有人認為彼得並不是沙皇之子,因為沙皇向來身體孱弱,而且長得不高,相反彼得長得健康體胖,而且身子高大,根本與父親不相似,而且皇后由於與沙皇年紀相差20歲,自成成為皇后就有不少裙下之臣,生活並不檢點,但亦有不少人認為只是主觀而已。

彼得4歲時,即1676年,亞歷西斯一世駕崩,由15歲的長子費多爾繼位為費多爾三世 (Fedor III) ,6月21日費多爾正式進行加冕禮,但由於新沙皇年幼多病,未能理政,故由其外戚把持國政,得到國家大權後,后黨立刻展開清除障礙的屠殺,他們藉口納里什金家族曾對前沙皇下咒令其死亡,又指他們將要對新沙皇及其他皇子公主不利,故帶兵把納里什金家族的人趕走,甚至殺死,而彼得及其母親則被趕到莫斯科郊外的一條小村普奧伯茲亨斯高耶 (Preobrazhenskoe) 暫住。

但不久,體弱多病的費多爾於1682年暴猝,頓時皇位誰屬又成為新焦點,根據俄羅斯的皇室法,彼得及其兄伊凡都有繼承皇位的合法權。但由於米羅斯拉夫斯基家族已把沙皇政府掌握於手中,伊凡將成為新沙皇,但在這時,大主教若亞占(Patriarch Joachim) 主張:「我們應有一個強大、健康的沙皇!任何人因個人之私利而選擇沙皇,將會落得與猶大一樣的下場!」兩方因此爭吵不休,最後決定伊凡及彼得共同成為沙皇 (Co-Czars)。但彼得繼位後4日,射擊軍團 (Shouting Streltsi) 因久未發糧而發生叛亂,一班以公主索菲亞 (Princess Sophia) 及國舅伊凡.米羅斯拉夫斯基為首的米羅斯拉夫斯基貴族,利用此亂事大肆渲染,表達對射擊軍團的同情,同時指責納里什金家族乃害死費多爾的元兇,又放出謠言,指伊凡正被納里什金家族虐待,射擊隊因此成為索菲亞等人的工具。5月15日,由於有謠言指伊凡己被殺,索菲亞等人認為時機已到,立即煽動射擊隊,以「為伊凡報仇,討死叛逆」的口號衝向克里姆林宮,皇太后妮塔莉亞為平息叛亂,聯同若亞占及一些貴族帶彼得及伊凡到克里姆林宮外的紅外廊 (Red stair) 上,妮塔莉亞指出兩位沙皇安然無恙,憤怒的射擊隊看到沙皇安然無事,慢慢平靜下來,而大主教也以上帝之名勸射擊隊離開,繼續忠於沙皇。正當叛亂可以平息時,射擊軍團隊長多戈魯奇 (Prince Dogoruky) 上前指責、威嚇射擊軍團立即離開,可惜弄巧成拙,原已平和下來的射擊軍團受到如此刺激,立即衝上前把多戈魯奇刺殺,並衝上紅外廊追殺納里什金家族的成員,克里姆林宮頓時變成屠殺之宮,在索菲亞的指使下,軍團多次屠掠。5月29日,射擊軍團離開克里姆林宮,亂事終於停止。一眾親米羅斯拉夫斯基的大臣在新射擊軍團指揮伊凡.科凡斯基 (Ivan Khorvansky) 帶領下,要求兩位沙皇都要得到公平的權力,但實際上是把伊凡成為第一沙皇,彼得成為第二沙皇,由亂事的幕後策動者索菲亞公為攝政。

再次加冕的彼得與其母為索菲亞心裏的一枝刺,11月6日,兩人被索菲亞趕離克里姆林宮,回到以前居住的普奧伯茲亨斯高耶村 (Preobrazhenskoe) ,只靠微薄的津貼度日。在村內,除了日常教學外,彼得都終日沉迷於他的軍刀、綿旗等的軍事玩具、打仗遊戲及木工。彼得11歲時,更聯同一些納里什金家族的小孩及舊部屬、僑民的孩童同300人組成「普奧伯茲亨斯高耶軍團」(Preobrazhenskii),不久由聯合另一村莊的孩童組成了「史文諾夫斯基軍團」(Semenovskii) 及其他軍團,每個軍團都是依據當時的軍事體制而建,有步兵 (Infantry)、炮兵 (Artillery) 及騎兵 (Cavalry) 部隊,所有裝備都由皇家提供。由於索菲亞當時正對付科凡斯基,加上她覺得小彼得無可能有什麼作為,故未有防範,也不理臣下的提醒,反而提供更多的裝備予彼得。

由於彼得對軍事的強烈好奇心,令他的正常學業停滯不前,但他的強大好奇心及對知識的渴求,才使他在餘閒時間追回不少進度。彼得每日都與他的軍團進行簡單的步操、衝刺練習,但慢慢地,彼得對這些乏味無用的練習感到厭倦,故他經常到村內的外國知識份子請教軍事戰略、戰術及理論等知識,以充實他的軍團,彼得尤其對火炮有興趣,經常在回家後反覆思考及研究大炮的結構,因此得了「炮兵彼得」(Bombardier Peter) 的外號。彼得的軍團以軍功為升級的標準,故彼得雖為沙皇,但也遵守規定,得到不少新的軍事知識後,彼得軍團的訓練更為現實化,甚至有不少士兵在訓練中死傷。

13歲時的彼得,開始研究防守戰術及築城的訓練,並且在尤薩河 (River Yauza) 畔築起一個由木建成的小城堡,自此之後,彼得與他的士兵不斷擴建哨站、庭院的小城,彼得命名為「佩利斯堡」(Pressburg),利用它進行軍團間的戰爭練習。與此同時,到了16歲後,彼得跟隨一個名叫法蘭茲.添默曼 (Franz Timmermann) 的荷蘭商人學習六分儀及算術,甚至簡單的航海技術,這對於彼得來說是非常新奇,因為他從未見過海洋,經過與添默曼的學習後,彼得與他成為好友,同時添默曼介紹一個造船工卡斯頓.白蘭特 (Karsten Brandt) 予彼得去學習造船技術,在與卡斯頓的學習中,彼得終於製成了他的第一首船,後來他為該船命名為「俄羅斯海軍之祖」。

同時彼得也請到村外僑民區內的日耳曼藉教官,指導彼得他們打仗及行軍知識,又改用了武器、炸藥等軍事用品作為演習的必需品,在這時,彼得已成為一個真正的士兵與他的好友--波利斯.戈利齊恩 (Boris Golitsin) 及蘇格蘭人柏德烈.哥頓 (Patrick Gordon),同時在卡斯頓那裡學到不少手藝及知識,使彼得為日後的「理想」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同時在克里姆林宮,索菲亞正沉醉在她的女皇夢中,她把大部分權力與其情人巴斯爾.戈利齊恩 (Basil Golitsin) 分享,但其間他們在政並無什麼大建樹,1689年,戈利齊恩第二次出征克里米亞韃靼 (Crimean Tartars) 大敗,更使索菲亞的地位及威望每況愈下,射擊軍團也開始對二人不滿,索菲亞卻認為是彼得及其母親的陰謀,更使她有除去彼得的野心,即使彼得多次退讓。1689年8月17日晚上,索菲亞糾結射擊團到克里姆林宮,準備發兵剷除彼得,但19個軍團中有親彼得的人,當晚連夜到彼得處通知彼得這個消息,並勸他盡快離開,當初彼得還因以前的屠殺事件感到害怕,但最後仍然到堅固的三聖修道院 (The Monastery of the Holy Trinity) 暫避,久經演練的彼得軍團由彼得的好友波利斯.戈利齊恩指揮。令人興奮的是,射擊團內的兩個團共1000人倒向彼得,同時由彼得另一好友柏德烈.哥頓所率領的精銳軍趕到助戰。

索菲亞見形勢不利,派了一位主教到三聖修道院與彼得議和,但彼得拒絕,同時那主教也倒向彼得,同時原本親索菲亞的射擊軍團也漸漸鬆散,他們要求效忠於沙皇彼得,索菲亞見大勢已去,主動投降,於9月被送到莫斯科效外的修道院,同時她的近臣被處決,而索菲亞的情夫巴斯爾.戈利齊恩被放逐到西伯利亞。而彼得則於10月6日與皇公大臣及他的軍隊回到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城內民眾熱烈歡迎他們的新沙皇回來。彼得重新成為沙皇後,把他的皇兄伊凡同為沙皇,請母親妮塔莉亞為攝政,自己卻不理政事,只繼續在他的軍事遊戲、造船玩意及玩樂之中,終日不是與貴族吃喝玩樂,就是揚帆出海,即使是他在早年迎娶的皇后歐多西亞.羅普奇恩 (Czarina Eudoxia Lopukhin),甚至是他的母后也為彼得而擔心,最終妮塔莉亞因憂成疾,最後於1694年1月25日病逝,她的死令彼得心感悲傷,但不久卻又與貴族吃喝玩樂,同年6月,彼得一次的出海,由於遇上了強烈風暴,彼得的船隻慢慢滲水下沉,當眾人感到絕望時,彼得卻顯得非常鎮定,指揮船員到不遠的烏恩斯基 (Unsky) 暫避,7月他到一個海灣時看到英國、荷蘭的大型先進船隻,故在21日創立了第一批的海軍,彼得說:「俄羅斯要的是海軍及海港!」「俄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對俄羅斯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只要有海軍及海港,俄羅斯的強大就會有成日的一日」,在此之後,彼得開始積極準備他的「強大俄羅斯大計」,向黑海及波羅的海挺進…

同時,俄羅斯正因彼得的任意妄為而停滯不前,他任命的貴族,大都碌碌無能,人民開始對彼得感到不滿;而且,俄羅斯西南一帶不斷受到韃靼人的侵擾,又受到土耳其蘇丹 (Turkish Sultan) 的輕視及侮辱,使彼得不能再坐以待斃,終於決定於1695年1月開始他雄心勃勃、縱橫東歐的擴張戰爭…

Ru Peter Summer Palace 彼得夏宮

Ru Peter Summer Palace  彼得夏宮

1703年,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從瑞典人手中奪得波羅的海沿岸,並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城市,把它命名為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令俄國獲得了一個連接西方的出海口。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至聖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3月。

聖彼得堡現時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出口處,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個島嶼及河漫灘組成。城市共佔地 1350平方公里,人口約 500萬。

Ru Peter Summer Palace Garden 彼得夏宮通往芬蘭灣的水道

Ru Peter Summer Palace Garden  彼得夏宮通往芬蘭灣的水道

大聖彼得堡市是一個巨大的馬蹄形城鎮群,北岸是居民區、療養區和旅遊區;南岸是文化和商業中心。

Ru Peter Hermitage 隱士蘆博物館

Ru Peter Hermitage  隱士蘆博物館

聖彼得堡地勢較低,海拔僅1.2至2米;市內水道縱橫,橋梁遍佈,把各個島嶼連接起來,風光旖旎,有「北方威尼斯」之稱。有溫和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氣溫 -8℃,積雪期達132天,結冰期從11月中旬至來翌年4月中下旬。夏季溫和,七月平均氣溫17.7℃。年降水量585毫米。

Ru Peter Catherine Palace 嘉芙蓮宮

Ru Peter Catherine Palace  嘉芙蓮宮

聖彼得堡位於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落日餘輝與晨曦朝霞相繼出現,造成初夏的「白夜」奇觀。

聖彼得堡更是一座文化名城。這裡有不少著名的博物館、教堂、科學院、大學及研究所等;不少建築群具有俄國早期巴羅克式建築的特徵。

Good Luck!

E-mail Annie Here (>_<)

← 巴夫洛夫

╭☆ 歡迎光臨 Annie's 彩虹之家 ★╯

沙皇的暗病 →

╭☆~0_0~ 歡迎光臨 Dr.Link's 醫訊定格 ~0_0~★╯

Background music: The Temple of The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