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楊振寧教授

當代學人傑出文史科技公開講座

歡迎收聽現場錄音實況

第一講:楊振寧教授

楊振寧教授
饒宗頤教授
勞思光教授
羅慷烈教授

何炳棣教授
朱經武教授
高  錕  教授
蕭蔭堂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舉辦
楊振寧教授八秩榮慶活動

楊振寧教授的近照

楊振寧教授的近照

  楊振寧教授為物理學大師,1956年與李政道教授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兩人於1957年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兩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

楊振寧教授簡歷
  楊振寧教授於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歷任廈門大學、清華大學及西南聯大數學教授。楊振寧於1942年獲西南聯大物理學學士,1944年,獲清華大學(時遷昆明)碩士;翌年負笈美國,進芝加哥大學,於1948年取得博士學位。1949年,到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從事研究,於1955年成為教授。1966年,楊教授接受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校長的邀請,出任該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並兼任該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以迄1999年榮休為止。

楊振寧教授在科學領域上的成就
  楊振寧教授與李政道教授在1956年提出弱衰變過程中宇稱不守恆的可能,旋得實驗証實,翌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宇稱不守恆,就是指真實世界和鏡子裡的影像世界不對稱。這項發現對以後數十年間基本粒子理論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楊振寧教授與米爾斯(Robert Mills)教授於1954年提出的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奠定粒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其重要性比宇稱不守恆尤有過之。此理論說明對稱性支配粒子間的相互作用,並提供一個數學架構,結合三種甚至可能四種自然界的作用力。這個「概念性傑作」引導了近二十五年物理學的發展方向,而且使理論物理學與現代數學緊密聯繫起來。
  楊振寧教授的研究工作既深且廣,曾在粒子、統計力學、凝聚態等多個物理範疇發表三百多篇論文,其理論精闢深妙,其文章優美均衡。他亦撰寫不少關於近代物理學發展和物理學家的科學史文章,更專誠介紹中國近代物理學者的工作。
  楊振寧教授的研究屢獲獎譽,包括諾貝爾獎(1957)、費米獎(1979)、潤福德獎(1980)、奧本海默紀念獎(1981)、美國國家科學獎(1986)、莫斯科國立大學獎(1992)、富蘭克林獎(1993)、鮑爾獎(1994)、愛因斯坦獎(1995)、俄國波哥柳波夫獎(1996)、昂薩格獎(1999)、教皇學術獎(2000)和費薩爾國際科學獎(2001)。此外,楊教授是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俄羅斯科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羅馬教皇學院及多個拉丁美洲和歐洲科學院的院士。
  楊振寧教授運用純粹的理智,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從最小的基本粒子,窺自然界的奧秘,納須彌於芥子。楊教授個性平實,溫文敦厚,更彰顯他豐盛的精神和巨大的智慧。

楊振寧教授八秩榮慶活動

楊振寧教授八秩榮慶活動


  香港中文大學在2002年9月28日舉行了一系列活動,慶祝著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該校博文講座教授楊振寧八十歲壽辰、表揚他在科學上的傑出貢獻,及其崇高的國際學術地位。這些活動包括:
  當日第一項活動是「楊振寧教授八秩榮慶學術研討會」,於上午十時在邵逸夫堂舉行。全港一千四百多名教師和學生擠滿了會場,聆聽楊教授的演講。

楊振寧教授於八秩榮慶學術研討會上演講


  研討會由金耀基校長致歡迎辭,並由副校長楊綱凱教授以「物理的對稱與規範場論」為題,介紹楊振寧教授的「宇稱不守恆」理論;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丘成桐教授講解「規範場與現代數學」,說明該理論對現代數學的影響;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陳方正博士則以「楊振寧的世界:物理與對稱以外」,縷述楊教授牽掛中國的心路歷程。
  楊教授以「八十述懷-我所認識的物理學家」為題,介紹多位對現代物理學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成就、治學態度和生活趣事,他們包括海森堡(Heisenberg)、狄拉克(Dirac)、費米(Fermi)、泰勒(Teller)和泡利(Pauli)等。楊教授的介紹,勾勒出二十世紀理論物理發展的主線。
  第二和第三項活動是「楊振寧學術資料館」開幕典禮暨《人情物理楊振寧》出版儀式。這兩項活動於下午二時半在邵逸夫堂留足展覽廳舉行。楊振寧學術資料館是楊教授送給香港人的禮物,館內收藏了楊教授歷年學術探索、科研貢獻等的第一手資料。楊振寧教授將他全部獎章(包括諾貝爾獎章)、論文、手稿及書札等送贈中大。
  由資深新聞工作者葉中敏女士撰寫、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人情物理楊振寧》出版儀式亦同時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冼為堅博士和中聯辦主任高祀仁先生。此書扼要地描述楊教授的科研生涯兼家國觀念,以及他一生奔走於中、美之間,推動兩國交流的種種情節。


  楊振寧教授八秩榮慶祝壽晚宴假香港灣仔君悅酒店舉行,筵開十五席,由金耀基校長和冼堅博士致辭,楊振寧教授隨而播放由他拍攝的錄像(記錄他與二十世紀諸位大物理學家在歐洲的一次聚會的珍貴鏡頭),並致謝辭。
  楊振寧教授八秩榮慶活動,得到各界名人致以最誠摯的祝賀!致贈祝賀詞的有: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女士;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部長徐冠華院士;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佳洱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校長Shirley Strum Kenny女士;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教授;楊振寧教授八秩榮慶籌款委員會暨籌備委員會主席冼為堅博士和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物理系楊綱凱教授等。

楊振寧教授心繫祖國
  楊振寧教授心繫祖國,於1971年率先訪華,為中美文化交流,起了極大的作用。1981年,他在石溪分校設立了CEEC獎金,支持中國研究人員到訪。1983年,楊教授在香港創立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多年來,基金會資助了中山大學近百項研究計劃,並捐資在中山大學興建研究大樓。1997年,楊教授在清華大學成立高等研究中心,以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為目的。他自1998年出任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同時兼任中國多間大學的名譽教授。
  楊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淵源深厚。1964年,他應中文大學的邀請在新建成的香港大會堂演講,席無虛設,轟動一時。自70年代初起楊教授經常到訪中文大學;1982年,他出任物理系榮譽講座教授;1986年起,他更擔任特設的博文講座教授,對大學的學術發展作出卓越貢獻。1994年,楊教授與丘成桐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菲爾茲獎獲得者)於中文大學創立數學科學研究所,並同任所長。

倡辦「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為了促進中國大陸與香港兩地的學術交流,在楊振寧教授提議下,「京港學術交流中心」1985年3月在香港註冊成立,對推動內地和香港的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自中心成立以來,楊振寧教授一直擔任本中心的名譽顧問,以迄於今。飲水思源,「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全體同仁謹向楊振寧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並祝楊教授健康長壽!
(本文資料選載自《楊振寧教授八秩榮慶》紀念活動手冊、《中大通訊》第209期 2002年10月19日)

圖左起為:丘成桐、金耀基、楊振寧、楊綱凱、陳方正在「楊振寧教授八秩榮慶學術研討會」上。(2002/9/28)

82歲楊振寧娶28歲碩士

【明報專訊】82歲的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昨日在廣東省汕頭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記處,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翁帆的父母為女兒見證這一重要時刻。據悉,楊振寧伉儷將於明年1月,分別在北京與香港辦兩場喜宴。

12月28日2004年

老夫少妻一覽表 (蘋果日報提供)

姓名

身份 結婚年齡 太太/年齡 年齡差距

孫中山

中國臨時大總統 49 宋慶齡/22 27

齊白石

國畫大師 57 胡   姬/17 40

梁實秋

翻譯家 71 韓菁清/43 28

梅    鐸

傳媒大亨 68 鄧文迪/35 33

阿拉法

巴解主席 60 蘇   哈/28 32

李    敖

台灣作家、立委 57 王小屯/27 30

上一頁 ~>音波功

╭☆歡迎光臨 Annie's 彩虹之家★╯

╭☆~0_0~ 歡迎光臨 Dr.Link's 醫訊定格 ~0_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