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腦袋,應付不了同時要處理大量資料。想一想你的上司。除了他和你最直接的關係
── 他下令 ──
你幹外,你不會每次都想他的理學博士銜頭,家有80歲老媽,腳有痛風吧?因此,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是靠分類的印象,其餘特徵要臨時聯想。

人的智慧,在於能選擇。我們擅長分,可惜不見得懂其類。小孩子說長大想當醫生,他懂當醫生是怎麼一回事?但小小年紀已經懂得分類。

目前,分類還不是電腦的強項。你會找電腦看病嗎?為甚麼不?因為,電腦也是人的產物,當然它也不會解決得了人類思考的瘀結。

我們利用分類來思考,但我們的思考也同時會被分類所捆綁。我們定下了分門別類的原則,卻產生諸多的問題,要大費周章地解釋,如鯨魚、鴨嘴獸、海豚為甚麼是哺乳類,你有想像你的同類是如此的嗎?怎麼說,他們都是和魚或其他動物近一點吧;但我們從小是這樣學會世上的動物,然後有人會訕笑猜錯的小同學。

不錯,這就是我們分類的愚拙。分類的功用是簡化,因此並不能包含所有。但有人奉分類為萬物的根源,然後嘗試在這之上再加上一條推斷(Secondary
Conclusion /
Inference),近一步地簡化我們的世界,我們也就活在人類自言自語的世界、人為的世界裡面。坐井觀天,但有誰說不能這樣活下去?可是,人類一開始懂得分類,上帝就從始消失了。
(分類的藝術‧四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