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親之痛

一個讀者來信講述父親去世的經過。她的父親八十多歲,曾中風,患糖尿病,因腹痛入院,十多小時後死亡。
讀者很難過,她說:「我覺得手握生死大權的醫生,很快便放棄了家父。如果我把父親送入私家醫院,結果或許不同。」
失去親人,內心痛苦,必然浮現很多個「如果」。如果早點陪他看醫生……如果找個有名氣的私家醫生給他診治……如果……
過去的已過去,就算設想一百個「如果」,現實是父親已離世。
親人死亡,家屬若對診治過程有疑問,應約見主診醫生弄個明白。如果仍不滿意,可要求解剖。
解剖不會對亡者不敬,相反,這是最大的尊敬。你重視他,才希望知得一清二楚,不想永遠帶着問號和憤怒。
入住私家醫院,若病情複雜,可多找一個甚至數個專科醫生給予意見。公立醫院較難提供同樣的服務,尤其是晚上入院,等不到早上大巡房便去世的病人。
讀者又批評,公立醫院的醫生視她的父親為「貨物」,只求「貨如輪轉」。
我不知道詳情,無法評論個別醫生的態度。以我的經驗,公立醫院的醫生工作辛苦,表情或許少一點,但絕大部份醫生,都很認真為市民服務。一些曾教導我的好老師,仍然在公立醫院任職。
若要追問:「私家醫生是不是比公立醫生好?」
身為私家醫生,我會回答:「所有私家醫生,都曾經是公立醫生。」

10/06/2011      By Dr. Au Lok Man

撰文:區樂民醫生    摘錄自:蘋果日報

appledoctors@hotmail.com

為甚麼

╭☆ 歡迎光臨 區樂民 醫醫筆寫 ★╯

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