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方法

一連收到多個中學生的電郵,都是徵詢讀書的方法。其中一個問:「將勤補拙是否真的有效?」
勤力當然重要,但單是勤力,還是不足夠。
新高中學制,多數同學念六至七科。天賦人人不同,只有少數人能科科皆精。我認為第一步是認清自己的長處在哪裏,集中發展;至於較弱的科目,定一個合理目標。
讓我舉一個成功例子和一個失敗例子來說明。
念中學時,我極感興趣的是物理科,因為這門科學讓我明白很多自然現象,例如天空為甚麼會變色。念物理,最重要是明瞭,幾乎每一課我都舉手提問。書中內容,我不容忍丁點不懂,遇上疑難必盡力搞清楚。走進試場,腦袋好像一片空白,甚麼也沒有記住;翻開試題,卻自然懂得作答。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我的成績都是 A。
輪到失敗例子。中學會考報了九科,學校規定修讀中國歷史。我的腦袋頗奇怪,總把超過一百年前的事情歸類為「古代」,喪失了次序,於是不同朝代的歷史,我常常混淆。我以為只要勤力,多讀幾遍便可記牢。結果,會考題目問新朝變法的內容,我答了一半新朝變法,混合了一半商鞅變法,那個年代的考官不欣賞 cross-over,我的成績是 D。
事後檢討,既然天賦不在歷史科,我應該以螢光筆標記重點,也就是說,先記牢一個切合自己能力的簡易版,然後才嘗試讀細節。若採用這個策略,相信成績會好些。

11/12/2011      By Dr. Au Lok Man

撰文:區樂民醫生    摘錄自:蘋果日報

appledoctors@hotmail.com

← 人性本懶

╭☆ 歡迎光臨 區樂民 醫醫筆寫 ★╯

話 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