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配合食療醫治疲勞症

撰文: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講師
姚韌敏博士

 疲勞是指一種倦怠、精力不夠或虛弱的感覺,可為多種疾病的主要症狀或伴隨症狀。疲勞可分為腦力疲勞與體力疲勞。腦力疲勞表現為頭腦昏沉、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錯和精神抑鬱等;而體力疲勞常表現為進行一定的體力活動後容易疲勞,或疲勞不易消失。

慢性疲勞綜合症

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於1988年正式命名,主要特徵為患者持續半年以上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況,臥床休息也沒有明顯的緩解,平均活動量可比健康的人減少一半以上,同時有咽痛、肌肉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等類似感冒的症狀、頭痛、睡眠障礙、短期記憶力、集中注意力下降、心煩、焦慮、心情鬱悶、情緒低落等,神經精神症狀也可同時出現。

如懷疑自己患有慢性疲勞綜合症時,需接受醫生的詳細診斷,選擇某些常規或特殊檢查,以便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類似症狀,如消耗性疾病、貧血、自身免疫疾病、細菌感染和內分泌疾病等,因為此病同時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況,所以應進行精神狀況檢查及神經心理學評估,才可確定這些症狀是否與精神性疾病有關。

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發病情況

據查閱文獻,美國調查顯示慢性疲勞綜合症的患病率,會從每10萬人有1,775人增加至每10萬人有6,321人。在日本,每年約有1萬多人因過度疲勞而猝死。英國的調查亦顯示約有20%的男性和25%的女性經常感到疲勞,其中約1/4可能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於2004年3至5月訪問了1,013名20至50歲人士,出現疲勞現象的人佔57.7%,而當中6.4%已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從受訪者的職業分析中,以工程師發病率最高;教育程度方面,則以碩士學位者患病率較高。

許多研究指出精神壓力大、腦力和體力的過度勞累、睡眠不足、營養不良、煙酒過度、不良生活習慣、人際關係緊張、精神刺激與心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如天氣悶熱、環境污染、噪音騷擾、環境擠擁、空氣不流通等與慢性疲勞綜合症有關。因此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預測,慢性疲勞綜合症將成為21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問題。

中醫對慢性疲勞綜合症的分類

從中醫學角度看,慢性疲勞綜合症是由於稟賦不足、過度勞累、精神緊張、飲食不節等原因造成,可以分為以下6 種類型:

1. 肝鬱脾虛型:神疲乏力,竄痛不適,抑鬱寡歡或急躁易怒,記憶減退,睡眠不實,大便溏稀。

2. 心脾兩虛型:精神疲倦,心悸健忘,胸悶氣短,多夢易醒,面色無華。

3. 肝腎不足型:形體虛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乾咽痛,淋巴結腫痛,大便乾結,遺精早洩,月經不調。

4. 脾腎陽虛型:精神萎靡,腰膝冷痛,困倦嗜睡,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遺精陽痿,性欲減退。

5. 心肺氣虛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自汗,食後困倦多寐,頭暈健忘,身體發熱,勞累後發生或加重。

6. 正虛外感型:發熱,怕冷,咽癢不適或略有疼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淋巴結腫痛。

針灸的防治

中醫根據慢性疲勞綜合症的臨床表現歸屬為「虛勞」、「鬱證」、 「痹症」等不同範疇。其病位涉及五臟,尤以肝、脾、腎為主。基本病機可概括為虛與鬱,即臟腑虧虛,氣血陰陽失調,氣虛血瘀。故此,治療應以補氣行氣、活血化瘀為主。針灸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通過刺激穴位,有行氣活血、疏通經脈、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亦可緩解疲勞、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等症狀。

選用的穴位有五臟背腧穴、百會、印堂、膻中、氣海、血海、膈俞、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也可根據辨證而配用其他穴位,例如:肝鬱脾虛型,可選脾俞、太沖、陽陵泉;心脾兩虛型,可選心俞、脾俞、神門、內關;肝腎不足型,可選腎俞、關元、太溪、照海。脾腎陽虛型,可選命門、大赫、氣海、關元,針刺或大劑量施灸;心肺氣虛型,可選中府、膻中、氣海;正虛外感型,可選風池、足三里、大椎。

針刺手法一般用補法或平補平瀉,亦可選用耳穴療法、電針療法和灸法。以上均屬參考穴位,進行療法前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配合食療法可加強療效

中醫依據「藥食同源」之說,進行辨證食療,即可使苦口的藥物變成美味的佳餚,又能使疲勞得到預防和治療,而且選用針刺配合食療, 可以加強療效。由於每個人的體質略有不同,服用藥膳前請徵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1. 參靈雞:材料包括人參、靈芝各10克,當歸、白朮各15克,甘草5克,母雞1隻,調味品適量。將各種藥材清洗乾淨,用布包起,清除母雞的雜毛及洗淨,並將藥包放入雞腹中,然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以文火燉至雞肉熟透後,去藥包,配合適量的調味品,再煮服食。這食療有補虛安神作用,適用於心脾兩虛型的人士服用。

2. 蟲草洋參烏雞湯:將蟲草6克,西洋參10克,山楂15克,烏雞1隻,薑、蔥、酒同時放進砂鍋內,加入適量的水,再燉至雞肉熟透,加鹽調味。吃肉喝湯,有補氣滋陰作用,適用心肺氣虛型的人士服用。

3. 佛手茯苓湯:材料包括佛手10克,茯苓25克,白芍15克,陳皮5克,牛肉150克,生薑10克,大棗10枚。將材料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旺火燒沸後再以小火煮2至3小時即可隨量飲用。這食療有健脾疏肝作用,適用肝鬱脾虛型的人士服用。

4. 何首烏粥:材料包括制何首烏30克,粳米60克,紅棗3至4枚,冰糖少許。將制何首烏煎1小時後去渣,然後清除餘物,用文火煮至粥熟,早晚服用。這食療有補腎養肝作用,適用肝腎不足型的人士服用。

5.蓯蓉鮮魚湯:材料包括鮮魚肉400克,肉蓯蓉20克,白菜、胡蘿蔔、粉絲、豆腐、調料適量。將材料放進鍋內加水直至熟透,再加入適量胡椒粉即可,食魚肉飲湯。這食療有補腎溫脾作用,適用脾腎陽虛型的人士服用。

26 May, 2006 都市日報

歌曲不能連結,勞煩請電郵通知我呀,謝!>V<"

← 仁心妙手三十年

╭☆ 歡迎光臨 Annie's 彩虹之家 ★╯ 「椎體成形術」 治椎骨折 →

  醫生手記